洪門內盛行手勢語,即以手的動作態勢表示一定含意,有時動作擴大為全身的姿勢,成為一種形體語。手勢語有時配合用物,成為持物時的手勢語。在洪門各種暗號中,手勢語可謂是最有玄機意味,並且因其一般不必借助其他用物而方便易行。運用手勢語,往往可以不動聲色,在外人不察的情況下,便向同門弟見傳遞出很多信息。
洪門手勢及形體暗號應用於許多場合。
一、以特定的手的動作及手指的形態,代替特定文字,作為洪門內暗號。
例對於“天、地、人”的表示方式,在洪門三合會中有所不同。其手勢語被稱為“三法連演”或“龍頭鳳尾”。具體表示方法如下:
第一法,表示“天”。雙手均成“三個半香”式,同時以伸直的三指按於胸前。
第二法,表示“地”。雙手分別將拇指、食指及中指伸直,其餘二指彎曲,將兩手直伸的食指和中指同時按附胸前。
第三法,表示“人”。雙手分別伸直拇指與小指,其餘三指彎曲,如圖:
兩手同時按於胸前。此三法連續演示,以此證明演示者三合會會員的身分。
二、用於行禮
其一,洪門內常用的禮節“三把半香”禮,即以手勢表示。一般洪門內弟兄相會,均以“三把半香”
手勢手禮對節相認,此為初認對手禮。行禮時,兩隻手,各以拇指直伸,食指彎曲,其餘三指直伸,表示“三把半香””。如圖:
然後雙手以直伸的三指,稍向上貼於胸前,行鞠躬禮。如對方為“自己人”,即以同樣方式回禮。
其二,洪門內行禮,常以手勢區別不同等級步位。等級較低者,坐的時候,雙手都要做成暗號(三把半香),放在大腿彎處。
一般在行拐子禮時,左手做成暗號(三把半香),等級低者標平握虛拳,大指彎曲與食指平。然後右臂向前伸直,左手根據不同級別,分別搭在右肩,或右肘、存腕等不同部位。若是龍頭大哥,右手大拇指則伸直。行禮時,有時可隻以左手或右手做成“三把半香手勢,以直伸的三指按於胸左或胸右的乳部。
洪門成員各級別行禮時,左手所搭於右臂的不同位置。
三、用於械鬥
洪門弟兄在外,有時難免與敵手發生爭鬥,或預謀進行鬥爭。這時就須運用不同手勢發出各種暗號,組織或召喚弟兄們。
告急—一會中若遇有緊急事件,需召集會員,即以白扇徐搖三四次,雜於人群中的洪門弟兄見之,便會自動彙聚一處。若要召集會眾參加戰鬥,則舉扇過頭,輕搖三次。
製止爭鬥——當洪門弟兄與他人毆鬥過程中,若在場的其他弟見以一手掌向外人,另一手背向同會弟兄,即表示要製止爭鬥繼續發展。見此,其他弟兄會出麵製止,或鬥者自動停止爭鬥。
求援—與人爭打時,若需要洪門弟兄援助,則做出手勢,表示求助。求助手勢有多種。一種是“三角法”。以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伸直,餘二指屈曲,伸臂向前,左手同樣手勢,置於右手肘部。另一種是,右手拇指在四指外握拳,置拳於頭頂。
還有一種,若在人群中與人發生爭鬥,求助時將大拇指與食指相對成圈,其餘三指伸直,手臂高舉,在空中搖晃一下。此手勢暗號的意義為“在圈子裏的”。洪門稱人會為“在圈子裏”,三個直伸的手指代表“桃園三結義”。看到求助暗號,周圍的洪門弟兄便會蜂擁而上,幫助自己人爭鬥,決不使自己弟兄吃虧。
四、用於求助
洪門弟兄出門在外,若遇到困難或沒有錢,需要向同仁求助時,有時也以手勢做出暗號。其一,在街上行走時,裝做抓癢,用手在頭上、臉上抓兩三下。同幫的人看見後,就會走過來以隱語相問,進行“對實”(查問明白),經“對實”後,即會引見當地大哥,給予幫助。
其二,求助人坐在茶館裏,兩手大拇指和食指相對成圈,其餘三指伸直的手勢,然後僅將三個伸直的手指放於桌麵。見此暗號,洪門弟兄自會上前攀對暗號。以上所做手勢,在洪門內均被稱力“掛牌”。經“掛牌”與洪門弟兄聯係上,見過當地大哥,吃住就都解決了,若去他處,還會得到路費資助。
五、用於飲茶
前麵已介紹了茶碗。洪門內對茶碗陣重視之外,飲茶時的方式和禮儀自然不可馬虎。因而,在飲茶中也就形成許多手勢語特定暗號。
通常洪門內如遇生人來訪,上茶後,須仔細觀察來客的動作。來客必須認真按規矩接茶,一舉一動均有講究。一般是主人斟上茶後,將茶杯奉於來客。來客接茶手勢為,以右手的大拇指置茶杯上沿,食指彎曲置於茶杯底部,迎向主人。手勢如下圖。
而客人的左手則做成“三把半香”式,並將直伸的三指附於茶杯上,或者根據自己在洪門內的地位,將左手附於右臂的相應部位(各職位所附位置與行禮中規矩相同,可見上圖)。
如此動作後,主人便可知來客為“自家人”,並根據接茶人左手擺放的位置,得知其在山堂中的職位。
主人斟茶後,必須將茶壺嘴轉向自己,若壺嘴朝向來客,則意味著雙方敵對。
洪門手勢,從街頭相遇的問候,到茶桌邊的禮儀;從集市交易的暗語,到出行在外的指引,它們以細膩而深刻的方式融入洪門成員生活的每一處縫隙。在看似平常的日子裏,這些手勢默默傳承著先輩的智慧,維係著成員間的緊密聯係,成為華人江湖文化中一抹獨特而迷人的色彩,延續著屬於洪門的傳奇故事。
*本站部分資料內容收集整理於網絡及文籍,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如有錯誤,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