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湖
洪門湖是江西省第三大型水庫,江西南城洪門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西省南城縣洪門鎮境內,距縣城16公裏,水域麵積達70餘平方公裏,控製流域麵積為2376平方公裏,庫容量達到12億立方米,大小島嶼1086個,被譽為贛東的“千島湖”。
江西南城洪門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丹霞地貌,以洪門湖庫塘濕地、黎灘河永久性河流濕地、洪泛平原濕地等構成的自然人工複合濕地生態係統,奇山怪石林立,明代徐霞客就曾以“山俱純石,斬峭為崖,屏立平疇間”便是描寫這裏的丹霞地貌。
江西洪門湖國家濕地公園概述
一、功能分區:公園劃分為五個功能區,包括保護保育區、恢複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目標是打造特殊的丹霞地貌濕地、江西省第二大水鳥棲息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二、動植物資源:洪門湖濕地公園擁有豐富的物種資源,初步統計共有濕地維管植物218種,野生脊椎動物212種,且脊椎動物種數占江西已知脊椎動物總數的25%。三、濕地建設:為了保護該地區的生態係統,洪門湖濕地公園計劃成為集濕地保護、科普教育、科研監測、觀光休閑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公園,並具備灌溉和防洪調蓄功能。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是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洪門鱅魚”營養豐富,含蛋白質高、粗脂肪、脂肪酸、維生素C和人體所需的鈣、鋅等微元素,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洪門鱅魚”頭大身體修長,體態均勻、側扁,體表色澤鮮明,鱗片緊密,黏液透明;體側上部黑色,散麵深色斑點;腹部較狹窄,呈銀白色;鰓絲清晰、較長;口大,下唇內側有黑色斑塊;眼球飽滿,角膜透明;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南城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空氣新鮮,無霜期長,具有多種作物生長發育良好的氣候條件。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洪門鱅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2011年,洪門鱅魚保護規模506.6公頃,年產量為8860噸。
洪門鱅魚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境內,位於武夷山西翼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4′—116°57′,北緯27°18′—27°47′之間,具體地域範圍是:建昌鎮、上唐鎮、洪門鎮、龍湖鎮、徐家鄉等5個鄉(鎮)。
2024年12月,江西省南城縣的養殖大戶堯春龍推廣“洪門湖生態有機魚”並獲得成功,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市場反響良好洪門湖,江西省第三大水庫,曾因過度養殖而水質惡化,但自2016年開始,南城縣通過拆除網箱、實施生態養殖,逐步恢複水質,轉向高質量漁業發展。通過“人放天養”的模式,魚類自然繁殖生長,水質和魚類口感顯著改善。堯春龍等養殖戶的成功不僅推動了當地漁業發展,還帶動鄉村振興,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南城縣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實施“河湖長製”,形成了“以漁養水、好水養魚”的良性循環,帶動了農業、旅遊等產業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