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加载中...

首页 洪門公益協會籌委會 洪門博物館籌委會 洪門寺籌委會 新聞訊息 世界洪門 歷史資料 建築遺址 家風 軒轅寺 欄目分類 圖書館 名人事錄 洪門年史 漢留通訊 圖庫展覽 數字家譜 供求資源 證書查詢 會員展示 家譜百科 加入條件 加入流程 申請加入 會費居間 洪門簡介 領導人物 組織架構 大事記 聯系本會 公告訊息 留言反饋 登錄/註冊

​ 從“洪門”到“致公黨”

時間:2024-11-07   發布者:admin   瀏覽:274  查看欄目 

因為金庸先生的兩部小說,洪門走進了大眾視野。《書劍恩仇錄》與《鹿鼎記》猶如兩扇神秘的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洪門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組織。


對於洪門的起源,眾說紛紜,各種化名如天地會、紅花會等層出不窮。它曾作為地下秘密組織存在了上百年,其具體的來源出處因口頭傳述和清廷的打壓而難以考證。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洪門誕生於明末清初,由一群不甘向滿清臣服的仁人義士創立,他們懷揣著推翻清朝統治的堅定目標。


從洪門供奉的牌位中,我們能看到許多明末反清的知名人物,這也印證了洪門的反清使命。但在清廷的嚴酷鎮壓下,洪門隻能以秘密結社的方式生存,這也使得其發展充滿了艱難險阻。


隨著清朝統治的逐漸穩固,洪門的反清事業變得愈發艱難,記載也越發稀少。在清廷的不斷打壓下,洪門組織離散,衍生出眾多流派,成為了神秘莫測的存在。


然而,到了清末革命時期,洪門從海外強勢歸來,以一支政治力量重新登上歷史舞台。它帶著海外華人的熱血與期望,為推翻腐朽的清朝統治而奮力拚搏。洪門不再僅僅是一個神秘的組織,更是一股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


洪門的傳奇故事,是一部充滿熱血與奮鬥的歷史畫卷,它見證了無數仁人誌士的不屈抗爭,也激勵著後人繼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革命初起源

 

隨著中國國門的緩緩打開,洪門也隨著眾多華人華僑遠渡重洋,在海外落地生根。起初,洪門在海外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因人口來源與從事行業的不同,分化出眾多堂口。而在這其中,1876 年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洪門致公堂(義興公司)無疑是最為耀眼的存在。致公堂秉持著“以義氣團結,以忠誠救國,以俠義除奸”的三大信條,成為海外洪門組織的傑出代表。致公堂隸屬於洪門,最早可追溯至 1848 年,作為洪門二房“洪順堂”的嫡係,它與安良、協勝共同構成了全美歷史最為悠久的三大華人社團,歷經百年風雨,至今仍活躍在全美各地的華人聚居地。1876 年,致公堂在美國檀香山正式登記成立後,迅速在美洲各地廣泛出現,逐漸成為洪門組織在美洲的統稱。洪門致公堂與中國革命的深厚淵源始於 1904 年。1904 年 1 月,孫中山奔赴檀香山,為發動洪門人士投身革命,將洪門組織改造為革命力量,他毅然加入洪門國安會館。孫中山的加入讓洪門領袖與會眾深感榮耀,被授予“洪棍”這一崇高職務,眾人尊稱他為“洪門大哥”。同年 3 月,孫中山抵達舊金山,會見致公堂領袖黃三德等人。麵對洪門組織“章程陳舊,組織渙散”的狀況,孫中山於 5 月正式提出改革、整頓致公堂的建議並被當即接受。從此,洪門致公堂踏上了與中國革命緊密相連的征程,成為海外華人心係祖國、為民族解放而奮鬥的傳奇力量。

孫中山與黃三德

在美洲的歷史舞台上,洪門致公堂自美國檀香山正式登記成立後,迅速在各地廣泛出現,逐漸成為洪門組織在美洲的統稱。而洪門致公堂與中國革命的深厚淵源,則始於 1904 年那個風雲激蕩的歲月。1904 年 1 月,孫中山滿懷壯誌奔赴檀香山,為發動洪門人士投身革命,將洪門組織改造為強大的革命力量,毅然加入洪門國安會館。他的這一行動,讓洪門領袖與會眾深感榮耀,被授予“洪棍”這一崇高職務,眾人尊稱他為“洪門大哥”。同年 3 月,孫中山抵達舊金山,與致公堂領袖黃三德等人會麵。麵對洪門組織“章程陳舊,組織渙散”的狀況,孫中山於 5 月正式提出改革、整頓致公堂的建議,當即被接受。從此,洪門致公堂踏上了與中國革命緊密相連的壯麗征程,成為海外華人心係祖國、為民族解放而不懈奮鬥的傳奇力量。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革命黨與保皇黨對華僑資源的爭奪激烈展開。1899 年,梁啟超在加拿大成立保皇會,到 1900 年前後,美洲保皇會會員已達百萬之眾。孫中山加入致公堂,無疑對與保皇黨的鬥爭以及致公堂的改革起著關鍵作用。他起草的《重訂致公堂新章》,統一組織名稱為致公堂,在舊金山設置總堂,並明確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偉大宗旨。此後,孫中山開始了長達半年的美國長途旅行和宣傳,雖有黃三德陪同,卻依舊充滿坎坷。保皇黨在洪門中的勢力龐大,使得總注冊措施舉步維艱。孫中山加入洪門致公堂的過程充滿傳奇色彩。1894 年,他上書李鴻章遭拒後,遠赴美國檀香山求助。那時,他的哥哥孫眉在當地被稱為“茂宜王”,擁有大片農場和數千頭牛羊。然而,孫中山的“謀反”言論讓當地人驚恐不已,親朋好友紛紛躲避。歷經幾個月的艱難努力,他僅僅拉攏了幾十人,卻毅然成立了“興中會”,這也成為同盟會的雛形。之後,孫中山與梁啟超相遇,兩人本欲聯合改組成立新黨,卻不料被梁啟超“算計”。梁啟超一到檀香山,拿著孫中山的介紹書,四處召集“興中會”成員,宣揚“革命即是保皇,先讓光緒帝複辟,才能救大家”,幾個月後,“興中會”變成了“保皇會”。梁啟超籌得十幾萬離開,在國內的孫中山聽聞此事,憤怒地去信大罵梁啟超“失信背約”。1904 年,孫中山再次來到檀香山想澄清事實,卻無人響應,甚至當地媒體還攻擊“革命”,讓他深感無奈與孤立。此時,孫眉也因當地政府取消土地私有而陷入困境,家道開始沒落,無法讚助孫中山。孫眉的母舅楊文納曾在 1896 年幫孫中山遊說,但效果不佳。他認為孫中山缺乏當時華人最大勢力——“幫派”的力量,於是勸說孫中山加入當地幫派——“洪門”,既可增加實力,又能與“保皇派”一爭高下。當時,美洲最大的洪門組織無疑是致公堂。然而,在孫中山加入前,“保皇派”早已有人是洪門弟子,他們對孫中山的加入紛紛反對。這時,洪門前輩叔父鍾水養發話:“洪門宗旨,在於反清複明,孫某未入洪門,早為這宗旨而奮鬥,我們是一家人。”在他的力挺下,孫中山拜盟加入洪門,並被封為洪棍。1904 年冬天,孫中山前往舊金山籌集革命資金,卻遭保皇派暗算。美國海關稱他為“亂黨”,將他關進小木屋。孫中山束手無策之際,托人向洪門求助。舊金山致公堂總部大哥黃三德熱心革命,早聞孫中山威名,得知此事後大為氣憤,請來律師依法相助,並繳納 500 元保證金。最終,孫中山在洪門弟子的歡呼聲中走出木屋。孫中山與洪門致公堂的這段傳奇故事,見證了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激勵著後人銘記他們為中國革命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對於孫中山在致公堂的地位和成就,存在著不同的觀點。然而,洪門大佬司徒美堂在 1954 年 10 月所寫的《國外洪門歷史和它的新情況》一文中,給予了孫中山高度的評價。


司徒美堂指出,1904 年孫中山第二次赴美,以 “洪門大哥” 的身份振刷了洪門。他取得了美洲 20 多萬洪門兄弟的熱烈支持,將洪門帶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


孫中山加入洪門致公堂,並非僅僅是為了個人的發展,而是懷揣著偉大的革命理想。他看到了洪門組織中蘊含的巨大力量,以及海外華人對祖國命運的關切。通過加入洪門,孫中山積極推動致公堂的改革與整頓,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使命。


盡管有學者認為孫中山在致公堂地位不高、成就不大,但司徒美堂的評價卻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孫中山對洪門致公堂乃至整個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孫中山以其堅定的信念、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贏得了洪門兄弟的尊重和支持。


他所倡導的 “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的宗旨,激發了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使他們團結在革命的旗幟下。孫中山的努力不僅為中國革命籌集了大量資金,還動員了眾多洪門誌士回國參加武裝起義,為推翻清朝統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司徒美堂的評價提醒我們,要從更全麵、更客觀的角度去認識孫中山與洪門致公堂的關係。他們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共同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忠貞報國路

 

      在波瀾壯闊的辛亥革命歷史畫卷中,孫中山於 1911 年親自提議全體同盟會會員集體加入致公堂,這一重大舉措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革命的征程。隨後,《少年中國晨報》和《大同日報》公布了同盟會與致公堂聯合的消息,象征著兩股強大的力量正式攜手。合並後的雙方,在孫中山的提議下,致公堂積極組織洪門籌餉局,以“國民救濟局”之名,在短短五個月內籌集了高達 14.4 萬多美元的資金,為國內革命事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支持。回顧辛亥革命前的十次武裝起義,海外洪門組織及華僑的捐贈成為了重要的經費來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大部分都是洪門誌士,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忠誠與勇敢。1911 年武昌起義勝利後,海外洪門迅速行動,積極籌款歡送孫中山回國。這一行動不僅體現了海外洪門對革命的堅定支持,更展現了他們對祖國未來的殷切期望。1911 年 12 月 29 日,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他深知海外洪門和華僑在辛亥革命中的巨大貢獻,由衷讚歎“華僑為革命之母”。秋瑾,這位浙江山陰的傳奇女子,在洪門的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896 年,她與王廷鈞完婚,育有一對兒女。1903 年隨家人赴京後加入洪門三合會,被封為“白紙扇”。1905 年回國後,她又先後加入光複會和同盟會,成為革命的重要人物。1907 年,她與徐錫麟約定起義,雖因徐錫麟提前行動失敗而陷入困境,但秋瑾堅守信念,毫不退縮,最終被捕就義。辛亥勝利後,孫中山為秋瑾墓題詞,彰顯了她的英勇無畏和偉大精神。洪門在辛亥革命中展現出的強大力量和堅定愛國情懷,激勵著無數後人。眾多英雄人物如秋瑾等,用生命和熱血書寫了壯麗的篇章,他們的奉獻和犧牲為中國的革命事業鑄就了不可磨滅的輝煌。


秋瑾


劉道一(1884-1906)

      1904 年初,黃興組建華興會,劉氏兄弟毅然加入。華興會委派劉道一聯絡湘潭的哥老會,他成功說服哥老會大佬馬福益。3 月,劉道一赴日留學,與秋瑾等人組成十人會,隨後又加入馮自由、梁慕光的橫濱三合會,在其中擔任 “草鞋” 之職。1905 年,劉道一加入同盟會,擔任書記、幹事等職務。1906 年,他遵照黃興指示,與蔡紹南等人回國謀劃起義。12 月,劉道一與龔春台領導萍瀏醴起義,不幸被捕。麵對敵人,他自認是劉揆一,最終在長沙瀏陽門外英勇犧牲。劉道一是同盟會成立後為革命犧牲的第一人,年僅 22 歲。黃興、孫文寫詩憑吊,一句 “英雄無命哭劉郎,慘淡中原俠骨香”,道盡了對他的敬仰與惋惜。民國成立後,孫文發布《命黃興優恤劉道一令》,將其供祀於大漢忠烈祠。


馮自由同樣在革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其祖馮展揚因參與會黨起義被捕死於獄中,其父馮鏡如憤而東渡,在橫濱開店。1895 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孫文東渡,馮鏡如熱心結交和招待,成為興中會橫濱分會會長。馮自由也加入其中,因年紀最小被稱為 “革命童子”。1904 年,馮自由參與組織橫濱的洪門三合會,被封為 “草鞋”。1912 年元旦,馮自由擔任總統府機要秘書,袁世凱當政後,他又擔任稽勳局局長。隨後的二次革命、護法戰爭中,馮自由緊緊跟隨孫中山。他一生以筆為武器,年輕時辦報宣傳革命,老了撰寫幾部革命史,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革命遺史》。50 年代,馮自由擔任總統府顧問,1958 年因腦溢血去世。
      劉道一和馮自由,他們以各自的方式為辛亥革命貢獻了力量,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激勵著後人,成為了那段波瀾壯闊歷史中的璀璨星光。

 

艱難建黨史

 

《洪門的政治轉型之路》辛亥革命後,據黃三德回憶,孫中山能當選臨時大總統,以致公堂為首的華僑團體出力最大。然而,民國成立後,洪門致公堂的政治轉型之路卻充滿坎坷。洪門人士意識到在民國時代,應將秘密會社轉變為公開政黨,以收羅人才、應付國變。黃三德為此在民國元年四處奔波,試圖為洪門建黨立案,但四處碰壁,甚至發生了黃世仲和許雪秋被槍殺的事件。由於孫中山忙於處理民國初建的爛攤子,將此事交給胡漢民,而胡漢民對洪門有偏見,認為是黑社會,導致洪門立案一事始終未被提上議事日程。厘定洪門性質至今仍極為困難,有人視其為促成華人團結互助的社團,也有人將其視為黑社會。孫中山淡化與洪門的聯係,或許也有避嫌“黑社會”的因素。當建黨立案無果後,黃三德和洪門與孫中山產生裂痕。孫中山建立的中華革命黨致函洪門要求改組,卻遭洪門拒絕;洪門建五祖祠的設想也被孫中山反對,雙方甚至當麵翻臉。不過,洪門建黨計劃並未擱淺。與陳炯明的合作成為重要一步,雙方在政治目標上的一致推動了洪門的轉型。1923 年,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在舊金山召開,司徒美堂、黃三德等出席,著重討論改堂為黨、成立中國致公黨的問題,並通過了《中國致公黨黨綱草案》,成立籌備委員會。此次大會明確了中國致公黨的宗旨,為實現中華民國真正共和而努力。洪門的這段歷史,展現了其在時代變革中的艱難探索與不懈努力。

1925年8月籌備委員會總會又發出《通告全體洪門人士書》,就有關建黨的具體事項,通告了全體洪門人士。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四次懇親大會在舊金山召開。來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門和上海等地的洪門組織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的主要內容是:決定以洪門致公堂為基礎,組織華僑政黨,定名為中國致公黨;通過《中國致公黨黨綱》;選舉陳炯明(1878-1933)、唐繼堯(1883-1927)為黨的正副主席總理。這一次懇親大會為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陳炯明

 

鳳凰浴血生

 

      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致公黨的正式成立,這一歷史事件標誌著華僑政治力量的全新崛起。成立後的中國致公黨積極拓展組織,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黨的組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致公堂組織也紛紛嚐試改堂為黨,使得致公黨的組織遍布亞洲、美洲等 30 多個國家。然而,由於洪門之間較強的獨立性,改堂為黨的決議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門團體中普遍實行,最終形成了黨堂並存、堂黨不分的格局。


1931 年,中國致公黨在香港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在香港設立致公黨總部。此次大會後,又做出存堂保黨、以黨領導堂的決定,這與 “一大” 相比是重大進步。“九・一八” 事變後,致公黨領導廣大黨員投身抗日救國鬥爭,通過致公堂等洪門團體發動華僑積極支持國內一切抗日救亡運動。司徒美堂更是以古稀之年,積極行動,聯合各僑團組織發動募捐救國,還親自攜帶僑胞及捐贈物資到上海慰問十九路軍。1937 年 “七・七” 事變後,司徒美堂奔赴於美國、加拿大等多國之間宣傳抗日救國。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海外的致公黨(堂)組織以各種方式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或組織華僑抗日武裝,參加當地人民的抗日軍。


1947 年 5 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提出聯合一切民主力量、建立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走上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李濟深當選為主席。1948 年 5 月,致公黨響應中國共產黨 “五一” 號召,與各民主黨派聯名通電擁護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並號召廣大僑胞積極支持祖國革命。1949 年,致公黨代表應中國共產黨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參與製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而在國內,就沒有了洪門,隻有“中國致公黨”,是這個樣子的。

*本站部分資料內容收集整理於網絡及文籍,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如有錯誤,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返回顶部 GoTop
返回顶部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