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廟,靜立於延安市黃陵縣城北側橋山東南麓,如同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承載著中華民族厚重的過往與無盡的希望。
踏入軒轅廟,猶如邁進一條深邃的時光隧道,每一處建築、每一塊石碑,皆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傳承著民族的文化。廟門巍峨,似在低語千年的傳奇。古柏群鬱鬱蒼蒼,宛如忠誠的守護者,屹立在這片神聖之土。誠心亭中,人們懷揣崇敬,默默祈禱,感悟先人的智慧與力量。碑亭之內,一塊塊石碑,是歷史的忠實見證。或古樸大氣,或雄健有力,或莊嚴肅穆,每一個字都滿溢著對黃帝的敬仰。
人文初祖殿莊重肅穆,祭祀廣場寬闊宏大,大殿雄偉壯觀。於此,人們能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與自豪。而那四十多通古代石碑和當代眾多名人題字,更為軒轅廟增添了無窮魅力。
程壽筠題寫的“軒轅廟”和“文明之祖”碑,鑲嵌在誠心亭東北側古柏下方的磚壁內。古樸的字體、清晰的字跡,仿佛在訴說著民國時期的風雲變幻。莊重大氣的字樣,彰顯著中華民族對文明之祖的尊崇之情。
程壽筠題寫的“軒轅廟”和“文明之祖”碑
董建華題寫的“香港回歸紀念碑”和何厚鏵題寫的“澳門回歸紀念碑”,矗立在誠心亭西北側古柏下方。這兩塊外觀相似的紀念碑,見證了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重大歷史時刻,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征程中的璀璨標誌,亦是炎黃子孫共同的驕傲。
毛澤東題寫的“祭黃帝陵文”碑和鄧小平題寫的“炎黃子孫”碑,位於碑亭內西側。毛澤東的手跡飄灑自如,雄健有力,引領我們回溯至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國共兩黨共同祭祀黃帝陵,為中華民族的未來而拚搏。
鄧小平的“炎黃子孫”四個大字,簡潔而有力,表達了對中華民族的深沉熱愛。孫中山所作詞碑和蔣介石題寫的“黃帝陵”碑,豎立在碑亭內東側。
孫中山的詞,展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和軒轅黃帝的偉大功績。蔣介石的“黃帝陵”三個大字,莊重肅穆,表達了對中華民族始祖的敬仰之情。江澤民題字碑和李鵬題字碑,矗立在碑亭東北的院內。
江澤民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李鵬的“發揚中華文明,振奮民族精神”,激勵著我們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軒轅廟碑廊內,不計其數的歷代碑刻整齊排列,蔚為壯觀。從秦漢以來,這裏便是炎黃子孫拜謁先祖的重要場所。唐、宋、元、明、清歷代都對黃帝陵進行修葺,這些古碑見證著黃帝陵的輝煌和發展。
那四十六塊古碑和八塊複刻碑,涵蓋北宋至新中國成立以來詠頌黃帝、保護陵園、栽種鬆柏、禦製祝文等豐富內容的碑刻,尤其是那三十六通禦製祝文碑,歷經千年,字跡斑駁,仿佛在訴說著古代帝王對黃帝的崇敬之情。
而洪門,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組織,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洪門誌士秉持著忠肝義膽、愛國愛民族的精神,與軒轅廟所承載的民族精神相得益彰。
他們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富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軒轅廟的蒼鬆翠柏之間,仿佛能看到洪門誌士們的身影,他們的精神與黃帝陵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相互呼應,共同激勵著後人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
軒轅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歷史的豐碑,是民族的記憶。在這裏,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與自豪,汲取前行的力量,還能感受到洪門精神的映照。讓我們共同守護這片神聖的土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洪門的愛國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勇前行。
*本站部分資料內容收集整理於網絡及文籍,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如有錯誤,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