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加载中...

首页 洪門公益協會籌委會 洪門博物館籌委會 洪門寺籌委會 新聞訊息 世界洪門 歷史資料 建築遺址 家風 軒轅寺 欄目分類 圖書館 名人事錄 洪門年史 漢留通訊 圖庫展覽 數字家譜 供求資源 證書查詢 會員展示 家譜百科 加入條件 加入流程 申請加入 會費居間 洪門簡介 領導人物 組織架構 大事記 聯系本會 公告訊息 留言反饋 登錄/註冊

海外洪門與辛亥革命

時間:2024-10-17   發布者:洪門會   瀏覽:268  查看欄目 

        清末,洪門勢力達到頂峰,孫中山曾說,清末廣東海外人民,十之八九加入洪門各會,而他自己便在1904年加入洪門,被尊為“洪棍”,統領洪門兵權。從1895年廣州起義算起,到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由孫中山帶領的“十次起義”中,洪門傾盡所有從人力財力上不遺餘力進行支持,正是這支有著草莽英雄氣的作戰隊伍,幾乎參加了所有浴血之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68人即為洪門中人。但在海外,仍有數以百計的洪門組織為民族的富強而活躍著。



  洪門與革命:孫中山入會成“洪棍”

  洪門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641年(即明末崇禎十四年),由一群明朝忠義之士如史可法、鄭成功、朱舜水、傅青主、顧炎武等知識分子組成,表麵上是一個學術組織,實際上推行反清複明宗旨,進而演變成一個叫“漢留”的團體,以排滿興漢為目的。關於洪門的得名,有種說法稱取名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洪武,另一種說法則稱,洪門便是漢門,因為明亡後喪失中土,所以在“�”字裏除去“中土”就成為洪字了。


  明亡後,這股反清勢力一直在地下湧動,反清複明計劃從未間斷。但隨著清廷勢力的逐漸擴大,洪門從地下組織開始轉向海外。太平天國運動時,洪門弟子便是其中一股主力,起義失敗後很多人遠走海外,在美國促成了致公堂的建立。到了清末,洪門力量極盛一時,三合會、小刀會、致公堂等均為洪門分會,統稱為會黨。孫中山曾說,清末廣東海外人民,十之八九加入洪門各會。海外洪門勢力則更加強大,據稱僅美國華僑,掛名致公堂者即逾十萬人。而梁啟超在《西大陸遊記》中寫道;“全美十餘萬人中,其掛名籍於致公者,殆十而七八。”


  歷史翻到了清末,雖然一直處於蟄伏,但洪門中人從不忘反對清廷重新恢複漢土的職責。此時,一個人的出現,讓洪門重新看到了反清的希望。他,便是孫中山。


  孫中山在和保皇黨論戰之後,覺得美洲的華僑比檀香山多,預備赴美洲宣傳革命。他知道美洲華僑力量的強大,在洪門前輩、孫中山的叔父鍾水養介紹下,於1904年1月毅然加入了檀香山致公堂。這天同時拜盟的有六十餘人。就在國安會館(同興公司)舉行入盟禮儀。並由主盟人封孫中山為“洪棍”(洪門稱“元帥”為“洪棍”),據傳當時加入洪門的會員名冊,現保存在檀香山。

  孫中山到美國舊金山受到歡迎,當地華僑有90%參加洪門致公堂,總部設在三藩市,各埠設有分堂,主張各不一樣,再有保皇黨的人從中欺騙,幾乎忘了反清複明的本來麵目,孫中山有鑒於此,乃建議舉行洪門總注冊,代致公堂擬定新章程,將反清複明的範圍擴大,使洪門無形成了一個革命團體。當時的洪門致公堂的總注冊和孫中山重訂致公堂新章程,對於美洲華僑革命工作關係極為重大。當時,美洲華僑7萬人共捐贈款項約21萬元美金,支持了孫中山先生的國內革命之急需。華僑對祖國革命,有莫大的貢獻,所以稱華僑為革命之母。而因為華僑有90%名列洪門會籍,亦可稱洪門為華僑之母。因海外華僑,若無洪門,則華僑民族意識,不能如此堅強。


  洪門大佬司徒美堂曾是孫中山貼身保鏢

  司徒美堂是洪門公認的大佬級人物。原名司徒羨意的他,1868年出生在廣東省開平縣,十幾歲時便遠赴美打工,並向同鄉人學得一身好功夫。後來到舊金山唐人街“會仙樓”餐館工作,老廚工譚阿福便是洪門會員,在餐館工作時,他常會遇到一些美國當地流氓三五成群吃完飯不結賬就走,這讓司徒羨意非常憤怒。

  有一次,一個地頭蛇到餐館吃完飯後不給錢還鬧事,打人時更大罵中國人是“黃豬”,氣憤不過的司徒羨意衝出一拳將流氓頭子打倒在地,並使出功夫將其製服。隨後,警察將小司徒帶走,押經唐人街時,沿街僑眾跟在後麵大喊,“還我司徒,還我司徒”。憤怒的聲浪也撼動了警察局,後來經洪門昆仲解救,小司徒得以從輕發落。經此一事,司徒羨意便加入了洪門致公堂,改名司徒美堂,取美洲致公堂之意。


  1904年,孫中山以“洪門大哥”身份赴美進行革命活動,作為洪門分支中實力較大一支,美國華人大幫派安良堂有會員2萬多人,在美國東部各城市有20個分支,而該幫派首領便是司徒美堂。他被孫中山革命理想所打動,決定親任保衛員之職,洪門組織從此開始從人力、財力等方麵支持孫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動。


  人力支持:10次起義洪門主力參與9次

  1904年1月,加入致公堂後,孫中山對致公堂進行體製和理念上的改造,重訂新章規程80條,使致公堂從反清複明的原始幫會向具有現代民主思想的組織轉變,此舉也促成了1925年致公黨的誕生。


  孫中山還將在興中會製定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6字誓言,直接引入作為致公堂新規程誓詞。於是,歷經260多年後,這個原本帶著草莽英雄氣的組織,又迅速成為一股反帝的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從孫中山創建興中會、加入洪門、創建同盟會到辛亥革命止,發動著名的“十次起義”中,洪門會黨直接參與並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便有九次。


  其中1895年廣州起義中,由於泄密失敗,洪門首領丘四、朱貴全被捕遇難。1900年惠州起義,基本隊伍為嘉應州一帶會黨及新興一帶綠林,首領為洪門首領黃福。1907年潮州黃岡起,直接領導者有許雪秋、餘醜、陳湧波等,均為洪門會黨首領。1907年惠州七女湖起義,基本隊伍為惠、潮一帶洪門會黨,首領為洪門的陳純、林旺、孫穩。1908年雲南河口起義,起義隊伍為洪門首領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等率領的會黨武裝。


  財力支持:為黃花崗起義典押四棟大樓

  洪門在孫中山所帶領的起義中,幾乎是不遺餘力的,“在1911年黃花崗起義犧牲中有記載的72名烈士中,雖然身份交叉複雜,但其中便有68人屬洪門會員。”在辛亥前大大小小的十幾次起義中,洪門幾乎囊括了前方和後方的所有工作,有的親臨戰場,有的奔走募資籌款,有的則購運軍火訓練人手。


  10次起義中,有百分之八十的經費是華僑資助的,尤其是廣州黃花崗起義的經費,百分之百來自華僑。為了給黃花崗起義籌集軍餉,加拿大致公堂甚至將多倫多、溫哥華、維多利亞埠三地四棟致公堂大樓典押,立即籌足15萬美元彙往香港,有力地支持了起義。


  1911年7月,美洲洪門籌餉局(又稱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對外稱作國民救濟局)在舊金山成立,專門負責為國內武裝起義籌備軍餉。在洪門籌餉局成立前的十多年,美國華僑的捐款非常有限,所集不過萬餘港銀。洪門籌餉局成立後,經過多方宣講和籌措,華僑支持革命的熱情更加高漲,上至富商,下至小商販,紛紛慷慨解囊。不少華僑還向親友借債捐獻,甚至傾囊為革命捐款。據統計,經過籌餉局短短5個月的宣傳籌餉,共募集到美金144130.41元。在其成立的一年時間裏,僅美國籌餉局就籌得美金40餘萬元,是當時起義的主要經費來源。

  這種既出錢又出力的風格,也使當時大部分的海外僑胞隻知有洪門,而不知有同盟會。


  洪門為辛亥革命作出很大犧牲

  洪門為推翻帝製作出很大貢獻,也作出很大犧牲,這股力量雖然多數來自海外,但對清廷的打擊卻是致命的。辛亥革命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蓄勢在廣州,發端則在海外,孫中山建立革命組織,無論是創立興中會還是建立同盟會,都主要在海外華僑中進行,華僑構成了革命組織的基本力量,其中洪門致公堂人士占有相當比例。


  海外人士的愛國情懷幾乎是天生的,原動力來自改變自身處境的強烈願望以及對中華民族的強烈歸屬感。加入洪門的華僑中,絕大部分都是最底層勞苦大眾,包括碼頭搬運工、建築工、作坊工人等,他們飄零異域,受盡帝國主義者和殖民主義者的歧視、奴役甚至屠殺。正是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加上祖國在血緣和文化上的聯係,決定了他們對祖國懷有最深厚的感情。所以當孫中山倡導革命時,得到了他們的熱烈響應。


  據介紹,現在大陸已沒有洪門組織,但海外還有數以百計的洪門組織,目前較大的包括澳洲洪門致公總堂,紐約洪門致公總堂,舊金山五洲致公總堂。在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中,也仍保留著相當數目的洪門組織。

*本站部分資料內容收集整理於網絡及文籍,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如有錯誤,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返回顶部 GoTop
返回顶部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