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庙,静立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侧桥山东南麓,如同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过往与无尽的希望。
踏入轩辕庙,犹如迈进一条深邃的时光隧道,每一处建筑、每一块石碑,皆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庙门巍峨,似在低语千年的传奇。古柏群郁郁苍苍,宛如忠诚的守护者,屹立在这片神圣之土。诚心亭中,人们怀揣崇敬,默默祈祷,感悟先人的智慧与力量。碑亭之内,一块块石碑,是历史的忠实见证。或古朴大气,或雄健有力,或庄严肃穆,每一个字都满溢着对黄帝的敬仰。
人文初祖殿庄重肃穆,祭祀广场宽阔宏大,大殿雄伟壮观。于此,人们能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自豪。而那四十多通古代石碑和当代众多名人题字,更为轩辕庙增添了无穷魅力。
程寿筠题写的“轩辕庙”和“文明之祖”碑,镶嵌在诚心亭东北侧古柏下方的砖壁内。古朴的字体、清晰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庄重大气的字样,彰显着中华民族对文明之祖的尊崇之情。
程寿筠题写的“轩辕庙”和“文明之祖”碑
董建华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和何厚铧题写的“澳门回归纪念碑”,矗立在诚心亭西北侧古柏下方。这两块外观相似的纪念碑,见证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时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璀璨标志,亦是炎黄子孙共同的骄傲。
毛泽东题写的“祭黄帝陵文”碑和邓小平题写的“炎黄子孙”碑,位于碑亭内西侧。毛泽东的手迹飘洒自如,雄健有力,引领我们回溯至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国共两党共同祭祀黄帝陵,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拼搏。
邓小平的“炎黄子孙”四个大字,简洁而有力,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深沉热爱。孙中山所作词碑和蒋介石题写的“黄帝陵”碑,竖立在碑亭内东侧。
孙中山的词,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和轩辕黄帝的伟大功绩。蒋介石的“黄帝陵”三个大字,庄重肃穆,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始祖的敬仰之情。江泽民题字碑和李鹏题字碑,矗立在碑亭东北的院内。
江泽民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李鹏的“发扬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轩辕庙碑廊内,不计其数的历代碑刻整齐排列,蔚为壮观。从秦汉以来,这里便是炎黄子孙拜谒先祖的重要场所。唐、宋、元、明、清历代都对黄帝陵进行修葺,这些古碑见证着黄帝陵的辉煌和发展。
那四十六块古碑和八块复刻碑,涵盖北宋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咏颂黄帝、保护陵园、栽种松柏、御制祝文等丰富内容的碑刻,尤其是那三十六通御制祝文碑,历经千年,字迹斑驳,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帝王对黄帝的崇敬之情。
而洪门,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组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洪门志士秉持着忠肝义胆、爱国爱民族的精神,与轩辕庙所承载的民族精神相得益彰。
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轩辕庙的苍松翠柏之间,仿佛能看到洪门志士们的身影,他们的精神与黄帝陵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相互呼应,共同激励着后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轩辕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历史的丰碑,是民族的记忆。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自豪,汲取前行的力量,还能感受到洪门精神的映照。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洪门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
*本站部分资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及文籍,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