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洪门势力达到顶峰,孙中山曾说,清末广东海外人民,十之八九加入洪门各会,而他自己便在1904年加入洪门,被尊为“洪棍”,统领洪门兵权。从1895年广州起义算起,到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由孙中山带领的“十次起义”中,洪门倾尽所有从人力财力上不遗余力进行支持,正是这支有着草莽英雄气的作战队伍,几乎参加了所有浴血之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68人即为洪门中人。但在海外,仍有数以百计的洪门组织为民族的富强而活跃着。
洪门与革命:孙中山入会成“洪棍”
洪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641年(即明末崇祯十四年),由一群明朝忠义之士如史可法、郑成功、朱舜水、傅青主、顾炎武等知识分子组成,表面上是一个学术组织,实际上推行反清复明宗旨,进而演变成一个叫“汉留”的团体,以排满兴汉为目的。关于洪门的得名,有种说法称取名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另一种说法则称,洪门便是汉门,因为明亡后丧失中土,所以在“�”字里除去“中土”就成为洪字了。
明亡后,这股反清势力一直在地下涌动,反清复明计划从未间断。但随着清廷势力的逐渐扩大,洪门从地下组织开始转向海外。太平天国运动时,洪门弟子便是其中一股主力,起义失败后很多人远走海外,在美国促成了致公堂的建立。到了清末,洪门力量极盛一时,三合会、小刀会、致公堂等均为洪门分会,统称为会党。孙中山曾说,清末广东海外人民,十之八九加入洪门各会。海外洪门势力则更加强大,据称仅美国华侨,挂名致公堂者即逾十万人。而梁启超在《西大陆游记》中写道;“全美十余万人中,其挂名籍于致公者,殆十而七八。”
历史翻到了清末,虽然一直处于蛰伏,但洪门中人从不忘反对清廷重新恢复汉土的职责。此时,一个人的出现,让洪门重新看到了反清的希望。他,便是孙中山。
孙中山在和保皇党论战之后,觉得美洲的华侨比檀香山多,预备赴美洲宣传革命。他知道美洲华侨力量的强大,在洪门前辈、孙中山的叔父钟水养介绍下,于1904年1月毅然加入了檀香山致公堂。这天同时拜盟的有六十余人。就在国安会馆(同兴公司)举行入盟礼仪。并由主盟人封孙中山为“洪棍”(洪门称“元帅”为“洪棍”),据传当时加入洪门的会员名册,现保存在檀香山。
孙中山到美国旧金山受到欢迎,当地华侨有90%参加洪门致公堂,总部设在三藩市,各埠设有分堂,主张各不一样,再有保皇党的人从中欺骗,几乎忘了反清复明的本来面目,孙中山有鉴于此,乃建议举行洪门总注册,代致公堂拟定新章程,将反清复明的范围扩大,使洪门无形成了一个革命团体。当时的洪门致公堂的总注册和孙中山重订致公堂新章程,对于美洲华侨革命工作关系极为重大。当时,美洲华侨7万人共捐赠款项约21万元美金,支持了孙中山先生的国内革命之急需。华侨对祖国革命,有莫大的贡献,所以称华侨为革命之母。而因为华侨有90%名列洪门会籍,亦可称洪门为华侨之母。因海外华侨,若无洪门,则华侨民族意识,不能如此坚强。
洪门大佬司徒美堂曾是孙中山贴身保镖
司徒美堂是洪门公认的大佬级人物。原名司徒羡意的他,1868年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县,十几岁时便远赴美打工,并向同乡人学得一身好功夫。后来到旧金山唐人街“会仙楼”餐馆工作,老厨工谭阿福便是洪门会员,在餐馆工作时,他常会遇到一些美国当地流氓三五成群吃完饭不结账就走,这让司徒羡意非常愤怒。
有一次,一个地头蛇到餐馆吃完饭后不给钱还闹事,打人时更大骂中国人是“黄猪”,气愤不过的司徒羡意冲出一拳将流氓头子打倒在地,并使出功夫将其制服。随后,警察将小司徒带走,押经唐人街时,沿街侨众跟在后面大喊,“还我司徒,还我司徒”。愤怒的声浪也撼动了警察局,后来经洪门昆仲解救,小司徒得以从轻发落。经此一事,司徒羡意便加入了洪门致公堂,改名司徒美堂,取美洲致公堂之意。
1904年,孙中山以“洪门大哥”身份赴美进行革命活动,作为洪门分支中实力较大一支,美国华人大帮派安良堂有会员2万多人,在美国东部各城市有20个分支,而该帮派首领便是司徒美堂。他被孙中山革命理想所打动,决定亲任保卫员之职,洪门组织从此开始从人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
人力支持:10次起义洪门主力参与9次
1904年1月,加入致公堂后,孙中山对致公堂进行体制和理念上的改造,重订新章规程80条,使致公堂从反清复明的原始帮会向具有现代民主思想的组织转变,此举也促成了1925年致公党的诞生。
孙中山还将在兴中会制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誓言,直接引入作为致公堂新规程誓词。于是,历经260多年后,这个原本带着草莽英雄气的组织,又迅速成为一股反帝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从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加入洪门、创建同盟会到辛亥革命止,发动著名的“十次起义”中,洪门会党直接参与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便有九次。
其中1895年广州起义中,由于泄密失败,洪门首领丘四、朱贵全被捕遇难。1900年惠州起义,基本队伍为嘉应州一带会党及新兴一带绿林,首领为洪门首领黄福。1907年潮州黄冈起,直接领导者有许雪秋、余丑、陈涌波等,均为洪门会党首领。1907年惠州七女湖起义,基本队伍为惠、潮一带洪门会党,首领为洪门的陈纯、林旺、孙稳。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起义队伍为洪门首领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等率领的会党武装。
财力支持:为黄花岗起义典押四栋大楼
洪门在孙中山所带领的起义中,几乎是不遗余力的,“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牺牲中有记载的72名烈士中,虽然身份交叉复杂,但其中便有68人属洪门会员。”在辛亥前大大小小的十几次起义中,洪门几乎囊括了前方和后方的所有工作,有的亲临战场,有的奔走募资筹款,有的则购运军火训练人手。
10次起义中,有百分之八十的经费是华侨资助的,尤其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经费,百分之百来自华侨。为了给黄花岗起义筹集军饷,加拿大致公堂甚至将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埠三地四栋致公堂大楼典押,立即筹足15万美元汇往香港,有力地支持了起义。
1911年7月,美洲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对外称作国民救济局)在旧金山成立,专门负责为国内武装起义筹备军饷。在洪门筹饷局成立前的十多年,美国华侨的捐款非常有限,所集不过万余港银。洪门筹饷局成立后,经过多方宣讲和筹措,华侨支持革命的热情更加高涨,上至富商,下至小商贩,纷纷慷慨解囊。不少华侨还向亲友借债捐献,甚至倾囊为革命捐款。据统计,经过筹饷局短短5个月的宣传筹饷,共募集到美金144130.41元。在其成立的一年时间里,仅美国筹饷局就筹得美金40余万元,是当时起义的主要经费来源。
这种既出钱又出力的风格,也使当时大部分的海外侨胞只知有洪门,而不知有同盟会。
洪门为辛亥革命作出很大牺牲
洪门为推翻帝制作出很大贡献,也作出很大牺牲,这股力量虽然多数来自海外,但对清廷的打击却是致命的。辛亥革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蓄势在广州,发端则在海外,孙中山建立革命组织,无论是创立兴中会还是建立同盟会,都主要在海外华侨中进行,华侨构成了革命组织的基本力量,其中洪门致公堂人士占有相当比例。
海外人士的爱国情怀几乎是天生的,原动力来自改变自身处境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归属感。加入洪门的华侨中,绝大部分都是最底层劳苦大众,包括码头搬运工、建筑工、作坊工人等,他们飘零异域,受尽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歧视、奴役甚至屠杀。正是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加上祖国在血缘和文化上的联系,决定了他们对祖国怀有最深厚的感情。所以当孙中山倡导革命时,得到了他们的热烈响应。
据介绍,现在大陆已没有洪门组织,但海外还有数以百计的洪门组织,目前较大的包括澳洲洪门致公总堂,纽约洪门致公总堂,旧金山五洲致公总堂。在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中,也仍保留着相当数目的洪门组织。
*本站部分资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及文籍,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